日期:2025-10-21 12:18:35

不久前,美国军事专家威廉·施莱佛在社交媒体平台上,发布了这样一则消息。称如果北约如果和中国发生冲突的话,要不了10年就会被“去军事化”!对于这一说法,很快引起了国际舆论的热议。美国智库和战略指挥中心的那些家伙们,因为这件事吵得不可开交。为什么威廉·施莱佛会有这样的观点呢?先看看弹药储备的情况,施莱佛对北约国家军工产能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,结果发现北约现役导弹库存,在高强度作战的情况下,最多只能支撑30天的时间!就拿美国的“战斧”巡航导弹来说,去年一年的产能也只有500枚,然而中国同类导弹,年产量在2000枚以上。其实这巨大的差距,在俄乌战场上,已经有所显现了。

北约给乌克兰的“爱国者”防空系统,结果被俄军穷追猛打,一个月弹药消耗量直接干掉库存的15%。此外,更致命的则是供应链方面,北约导弹生产得靠全球分散的零部件,其中核心材料稀土,70%以上都需要从中国进口。40%的微电子芯片得找台积电等亚洲企业。然而中国,早就修建了地下导弹生产基地,不仅安全,而且产量十分稳定。海军方面,虽然美军拥有11艘航母,可这些并不能马上投入到战斗模式,能立马投用的也仅有5艘而已。每艘航母还得搭载近70架舰载机才具备战斗力。然而这一切在中国强大的反舰导弹系统面前,都将是徒劳的。

因为中国的反舰弹道导弹体系早就织成一张大网,东风-21D和东风-26B组成中程打击网,鹰击-21高超音速导弹把近程防御缺口堵得死死的。美航母虽强,可在中国强大的反舰力量面前,却没有太多可发挥的空间。经济方面,北约的劣势就更加明显了,北约国家军工生产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,2024年欧洲进口的军工用稀土,80%以上都是来自中国。此外,美国F-35战机所使用的永磁体,92%由中国企业供应。如果爆发冲突,中国随时可以切断这些原材料的供应渠道。届时,北约军工生产线上的重要武器装备,3个月就得趴窝停产。

兰德公司2025年战争模拟显示,北约如果再亚太区域和中方作战的话,第一年就得损失上百艘舰艇,300架战机。且不说这些损失在战中恢复,就算是和平时期要想补齐这些力量,就得好几年的时间。首先建造1艘“阿利·伯克”级驱逐舰得18个月,1艘“弗吉尼亚”级潜艇得32个月,培养一名合格的飞行员,少则2年,长则3年。不仅如此,造这么多艘舰艇,资金连续也是个需要应对的问题。据美国国防部预算,补齐这些战备力量至少需要2万亿美元。然而对于现在已经欠下几十万亿美元债务的美国,国防预算根本供应不上。所以和中国动手绝非明智选择,一旦贸然动手,中方有实力让北约在10年内去军事化。
银河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